不规范隔震层建筑构造在隔震工程中经常出现,有些是设计原因,有些是施工原因。这些不规范的构造处理会对隔震建筑的减震效果产生较大影响,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整改。以下对已建隔震工程中的不规范的隔震层构造情况进行总结,如表1所示,并给出正确构造的示例和整改意见,供设计及施工人员参考。
1室外散水构造
与传统抗震结构不同,隔震工程上部结构必须与室外地面分开,使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时其水平运动不受地面运动的约束和影响,才能发挥隔震效果。因此,隔震结构的室外散水通常采用悬挑板,板底与室外地坪留有水平缝,缝宽20mm.
在已建个隔震工程中,经常发现室外散水被固定台阶挡住的情况,如图1 所示,这样的话,室外散水就无法水平移动,实际上使上部结构与地面固定,违反了隔震结构的初衷。因此,正确的做法应如图2所示.
2 室外台阶、坡度节点构造
室外台阶、坡道与散水的情况基本类似。室外台阶及坡道的设置原则是不阻挡隔震建筑的水平移动。通常错误的做法如图3所示,而正确做法应如图4所示
3. 楼梯节点构造
通往地下室的楼梯与室外台阶类似,也应有水平缝将上部结构与地面固定物有效分隔,图5的楼梯未进行了水平分缝,地震中出现破坏。而图6的做法规范合理,但缺点是楼梯扶手仍连接在一起。
在隔震结构中,室外台阶、楼梯处的扶手也应断开,而且要注意扶手不会阻碍隔震结构的移动,图7虽然扶手断开,但台阶下的扶手固定端又会阻碍台阶水平移动。
4上下水管道连接构造
管道入口与上部结构连接处采用柔性管道连接,柔性管道的长度应满足地震时上部结构最大位移需要。多数不规范的做法是管道没有采用柔性连接,如图8所示。正确的做法是采用金属波纹管连接,将室内的水平管道全部悬挂与上部结构的楼板上,只在入口处采用柔性连接,这样可以减少柔性连接的数量,节约成本。如图9所示。
5 电线接地构造
连接电线也应留有足够的长度,保证地震时上部结构最大位移需要。不规范的构造做法是没有留有柔性连接,如图10所示。正确的做法如图11所示。
6电梯井
隔震结构出现电梯井接地,是属于重大错误,必须进行整改,否则隔震装置如同虚设。错误做法如图11所示。正确的做法是将剪力墙设置水平缝,如图12所示。
7. 隔震沟
为保证隔震建筑的水平移动,通常需要设置隔震沟,但隔震沟的宽度必须满足水平位移的要求。一些工程中的隔震沟宽度不够,如图13所示,或者由于局部的突出物,使得部分位置隔震沟宽度不足。
8. 与周围固定物的连接
隔震结构要与周围固定物完全分开,通常的错误做法是,隔震结构与周围的固定物没有脱开,或脱开距离不足,如图15-18,正确的做法如图19所示。
致谢:本文的部分图片引自曲哲博客,在此表示感谢。